北市內湖文德段向來是企業進駐的熱門點,仲量聯行表示,文德段的麗嬰房總部大樓將釋出,並於 7月下旬邀標開標,因麗嬰房將售後回租,投資人可獲長期租金收益。
仲量聯行資深副總經理吳瑤華指出,位於文德段的麗嬰房總部大樓,為大台北地區難得一見的單一所有權收益型不動產投資標的, 6月釋出後市場詢問度非常高,此案預計7月下旬進行邀標開標。
吳瑤華指出,投資收益型不動產時,除標的本身條件外,投資人也會考量承租人付租能力及品牌形象。麗嬰房為國內上市公司,麗嬰房總部大樓售出後回租15年,對集團員工來說,原上班環境完全不受影響,是企業對永續經營的承諾,投資人也因此可獲得長期穩定租金收益;另一方面,資產活化的效益也可以直接回饋到股東。
麗嬰房也計畫將位於總部大樓一樓店面重新改裝,打造出新生兒第一個365天的實境生活體驗空間。
她說,內湖科技園區的租金水準、出租率雙雙持續走升,顯示內湖科技園區受到各產業廠商的青睞。對於投資人而言,在評估時應著重不動產自身的區位條件及是否能帶來的穩定租金收益。
全球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最新發布報告預期,2017年台灣房價將溫和且有秩序地下滑1%,並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回穩。
標普指出,台灣房地產價格在過去兩年間小幅下跌,預期未來兩年應能維持穩定。
標普在台子公司中華信評分析師周怡華表示,基於民間債務償還負擔較輕,以及法規鬆綁等因素,預期2017年台灣房價將溫和且有秩序地下滑1%,並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回穩。
周怡華指出,儘管台灣不動產價格近期呈現小幅修正的格局,長期不動產價格擴張顯示經濟失衡的情形依然存在。但台灣不動產價格在未來兩年中出現大幅修正行情的風險並不高,因為目前市場利率仍偏低且總體經濟環境良好。
標普表示,台灣房地產價格在2014年小幅上漲了2%,隨後在2015年下滑4%,2016年則下跌1%,原因在於民眾負擔能力下降,加上主管機關自2010年起,為遏止房地產投機交易而祭出各項降溫措施,特別是增加房屋持有稅及資本利得稅等。
CBRE世邦魏理仕2017年7月5日發佈2017年第二季不動產市場概況,第二季不動產交易量含商用/土地達新台幣289億,土地市場連兩季正成長,商用不動產交易則衰退58%,顯示投資人仍保守看待商用不動產市場前景。此外,辦公室租賃活動穩定,平均租金及空置率仍維持上季水準,惟信義計畫區商業中心形象持續進化,國際知名企業紛紛進駐推升租金,平均租金達該商圈歷史新高,站穩每坪3000元大關。 世邦魏理仕觀察第二季企業租賃動態,網通資訊服務業Technology, Media, Telecom及跨國生命科學業Life Science的租賃需求強勁,加上季內商辦無新供給釋出,2017年第二季台北辦公室市場持續穩定去化A辦淨去化5384坪,惟B辦季內遷出規模較大,使B辦淨去化量呈負值B辦淨去化負1556坪,平均空置仍維持健康低水平空置率:A辦9.9%,季減1個百分點;B辦5.4%,季增0.2個百分點,平均租金價格成長則與上季持平平均租金:A辦每坪2636/新台幣;B辦每坪1753/新台幣。
信義計畫區平均A辦租金站上3000大關
值得一提的是,信義計畫區區內頂級商辦大樓近年來持續吸引國際企業進駐,有效推升區域平均租金,根據世邦魏理仕第二季統計數據顯示,信義計劃區平均A辦租金達每坪3001元,這是繼2001年網路泡沫化後,首次有單一商圈的平均租金站上每坪3000元大關的榮景。 世邦魏理仕台灣研究部副董事李嘉玶表示:「看好台灣在科技及生醫產業成熟發展的優勢,未來數季這兩大產業仍將為台北商辦市場帶來強勁的租賃需求。值得關注的是,信義計畫區頂級商辦生力軍『南山廣場』完工在即,將釋出超過3萬坪的辦公空間,預期未來將進一步加深區內A辦大樓間的競爭,部分房東態度可能放軟。」
整合資源新策略,投資人傾向開發型不動產投資
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不動產交易含土地、商用不動產總金額達新台幣289億元土地交易:新台幣163億元,商用不動產交易:新台幣126億元,土地和商用不動產市場各有消長,顯示建商投資信心逐漸恢復,商用不動產投資人則仍抱持觀望態度,外資對台灣興趣亦缺乏,使季內外資進場數仍掛零。
根據戴德梁行2017年7月4日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球外食消費快速增長的帶動下,餐飲在購物中心所佔比重不斷增加。在較成熟的市場,餐飲在全新及翻新商業規劃中所佔比重通常在20%以上。該報告認為,由於外食開銷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實現持續增長,而且消費者也渴望在購物之旅中提升社交和休閒體驗,因此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餐飲服務已成為商業規劃的成功關鍵。 該報告對全球四大地區進行了評估並預測這些地區的餐飲開銷均將實現增長,其中亞太地區以及中東和非洲地區的表現最為顯著。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數據,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消費開銷預計將增長近兩倍由1825億美元增長至3635億美元,而亞太地區的消費開銷預計將增長兩倍以上由1.052萬億美元增長至2.296萬億美元。這兩個地區在2026年前的餐飲開銷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4%。 戴德梁行中國區商業地產服務部董事總經理甄仕奇指出:「中國是亞太區最大的餐飲市場,消費者外食消費達2650億美元。全方位服務餐廳作為一個餐飲店鋪類別,2016年銷量最高,佔餐飲總銷量的70%,第二大類別是快速服務餐廳及快餐,銷量佔餐飲總銷量的27%。」雖然歐洲和美洲這樣較成熟市場的消費開銷不會達到相同的增長率,但這兩個地區的餐飲開銷仍將維持強勁增長,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9%和5.5%。 隨著開銷的增長,消費者的期待也將隨之提高。曾經無所不在、由快餐銷售攤點環繞著的共用就坐區組成的美食廣場正在走向消亡。雖然有能力支付更高租金的主流品牌依然佔有優勢,但業主們逐漸認識到多樣性的重要性,諸如美食廣場等其他概念在不斷演變,購物中心也趨向於打造不同的餐飲版塊。 然而,戴德梁行認為,更多的非主流、國際美食廣場市場概念將是一個潛在需求。這樣的美食廣場將融合餐廳、美食攤點和麵包坊,並銷售烹飪食品,甚至開辦烹飪學校,以增添「寓教於樂」的氛圍。目前,僅有少數國際商家提供這一模式,更多高品質商家有能力開闢並進軍這一新市場。
戴德梁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零售研究部負責人Darren Yates表示:「購物與餐飲之間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密,而且近年來餐飲店鋪取得了顯著增長,尤其是在購物中心。我們認為,考慮到提供優質飲食服務已成為主要零售目的地成功的關鍵,這一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現在,越來越多的場所正在將食用和購買食品的體驗與娛樂休閒體驗融合在一起,從而挖掘消費者在美食文化方面不斷增長的興趣。」 「雖然餐飲市場的中短期前景展望是積極的,但其近期的強勁增長顯示,在美國和英國等較為成熟的市場,競爭正在加劇。因此,如果經濟增長趨於穩健而且消費者控制可支配開銷,那麼實力較弱的運營商就會面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