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豪宅大樓都是愈往頂樓愈貴,不過仲介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華固建設位於台北市天母的豪宅「天鑄」35樓交易資料,每坪新台幣183.9萬元,比30樓的188.9萬元便宜5萬元。
台灣房屋根據台北市實價登錄揭露天母地區大坪數豪宅「天鑄」5月35樓預售屋交易資料,坪數212坪,總價新台幣3億4458萬元,單價每坪183.9萬元,是同棟社區去年交屋以來第3高價,比第2高單價,位於30樓的交易,每坪便宜5萬元。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天鑄」樓高38層,是天母最高豪宅,37樓和38樓頂樓樓中樓交易還創下單價207.4萬元紀錄,擠進豪宅兩百萬俱樂部,讓天鑄成為天母區的豪宅王,但35樓已逼近頂樓的高樓層,卻又比30樓便宜,這筆交易的視野和價格相當有競爭力。
張旭嵐指出,實價揭露顯示,天鑄有11筆交易資料,最低單價是3樓每坪140萬元,最高樓層單價207.4萬元,平均一個樓層價差約2萬元,不過觀察最新交易,35樓和頂樓戶(37.38樓)只差2樓,但是價差單坪卻達23.5萬元,等於是一層樓就差了近12萬元。
她該,樓層較高的住宅大樓,樓層越高價差越大,不少高資產族喜歡高樓層,主要追求遼闊景觀,視野無遮蔽,甚至喜歡買在頂樓,看重的是隱密性,因此不少豪宅的頂樓都是一戶打通,而且留給頂級客戶,因此頂樓價格差距更甚其他樓層。
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庫分析全台主要都會區房產贈與不含夫妻贈與情況,自有統計數據觀察,贈與移轉量最低點在2006年,最高贈與移轉量則在2014年達4.2萬戶,與2006年最低1.9萬戶相比,相差2.2倍。 永慶房產集團契約部洪宜寧協理表示,以往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有足夠資金時總會利用購置房產,進行資產配置,之後房產再透過贈與或繼承方式移轉給子女,資產可享節稅效益。自有統計數據觀察,2003年起受到SARS事件影響,房市一度陷入低迷,贈與移轉量也跟著低落,2006年統計最低約1.9萬戶。此外,洪宜寧指出,房產贈與移轉量高點落在2014年前後,期間適逢政府推行囤房稅,引起多屋族提早進行贈與移轉,避免稅負增加,贈與移轉量最高達約4.2萬戶,最高與最低移轉量比較落差2.2倍。 不過,2016年「房地合一稅」正式上路後,未來售屋必須課徵資本利得稅,洪宜寧認為,2016年之後若是透過贈與或繼承取得的房產,因房產取得成本低於市價許多,未來售屋時就需要繳交更高的稅,即使是長期持有來看,非自用持有2年至10年仍須課20%,超過10年者須課15%。 舉例來說,假設有一房地產,市價約3,000萬元,其土地公告現值為800萬元,房屋評定現值為 200 萬元,房地價值合計為1000萬元,視為當時取得成本的價值。根據房地合一稅規定,房產出售可抵扣維護房屋使用費用,若無相關單據,可以售價的5%作扣除。如果子女未來將房產以3,500萬元售出,可以主張抵扣費用為17 萬元3,500萬元×5%。另外,假設父母贈與子女房地產時,當年度土地公告現值為800萬元,數年後,已經調漲為1000萬元,增加的200萬元視為土地漲價總數,也是減項之一。 因此,出售房地產的所得計算為:3500萬元售價-1000萬元當時取得成本-175萬元維護房屋費用-200萬元公告現值漲價總數額=交易所得2125萬元。 取得期間在2-10年間,則須繳納425萬元稅費2125萬元X20%,若超過10年者,則須繳納319萬元稅費2125萬元X15%。
案例試算表
房產交易資本利得=房產出售價格-前次房產取得成本無交易房價時,採公告土地現值按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的價值+房屋評定現值 -必要維護房屋使用費用無單據證明以售價5%計算 -土地漲價總數額出售時土地公告現值-取得房產時土地公告現值 房產交易資本利得=3500萬元-800萬元+200萬元-175萬元-200萬元=2125萬元 本案公告土地現值先不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
房地合一稅計算:
1.非自用持有期間為2-10年間課徵20%=2125萬元X20%=425萬元
2.非自用持有期間為超過10年課徵15%=2125萬元X15%=319萬元
觀察統計發現,2017年1-5月贈與情況比2016年同期仍有增長一成,其中,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分別成長14%、15%與13%,高於全台。洪宜寧分析,雖然2016年的贈與移轉量年增率已大減28%,但統計2017年1-5月主要都會區贈與情況顯示,北北桃都會區的情況反而有比2016年同期增加13%至15%。洪宜寧提醒,房地合一稅上路後,房產節稅觀念要轉變,避免贈與或繼承,對子女未來出售房產繳納更多稅負的壓力。建議房產先變現之後,再現金贈與給子女,父母可善用每年有440萬元免稅額,提供子女購屋頭期款,在每年分批贈與現金,完成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