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航空城新訂都市計畫經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召開三次小組審查,於2013年4月25日大會審定,並分別取得政策環評、用水計畫、公益性必要性……等同意文件後,於2013年5月17日發函同意備查。 因土地徵收條例規定,由交通部辦理特定農業區聽證結果及桃園市政府2016年6月3日公告指定「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為市定古蹟等因素,加以3年期限將屆,依第832次會議決議經交通部及桃園市政府於期限屆滿前敘明理由,送由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研提具體研析意見及補充資料,再送交通部後,重新提會審議延長上開開發期程,嗣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904次會議決議辦理再公展作業。 本計畫前於2013年7月24日至8月22日公開展覽30天並舉辦說明會,其後彙整人民陳情意見提報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成立專案小組召開21次會議,並提送第818次會議審查獲致初步決議,復於2014年2月25日至3月26日公開展覽30天並舉辦說明會,經彙整人民陳情意見提報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成立專案小組召開50次會議,提送第832次會議審議,請交通部及桃園縣政府已升格為桃園市政府依土地徵收條例第4條規定,先行辦理區段徵收,於符合土地徵收條例第20條第1項及第2項但書規定後,再由本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檢具變更都市計畫書、圖報由交通部逕予核定後實施,並於委員會審議通過紀錄文到3年內完成。 內政部依前述決議於2017年8月11日至9月9日公開展覽30天並舉辦4場說明會詳附表,期間民眾或公民團體如有建議意見,請送桃園市政府或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彙整,俾送內政部都委會續行審議。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www.tcd.gov.tw及桃園市政府www.tycg.gov.tw網頁於公開展覽後均設置有專區可供民眾下載公開展覽計畫書、圖及相關說明會訊息。另外為免民眾舟車勞頓,每週二至週六於航空城願景館及大園區竹圍里設有工作站提供說明服務,歡迎鄉親就近前往詢問。
鑑於南部地區氣候高溫多雨,民眾生活需求,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依據內政部營建署修正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11條之1規定,在廣納各界意見後,於2017年1月1日重新修定發布「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處理違章建築執行要點」,除了對於未影響公共安全的既存違建得以拍照列管外,對於附屬增加建築物在不危害公共安全情況下,准予放寬存在使用。 工務局表示,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11-1條第1、2項中有明定影響公共安全範圍為:
1供營業使用之整幢違章建築作特定營業使用。
2合法建築物垂直增建違章建築,有占用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九十九條規定之屋頂避難平台及違章建築樓層達二層以上。
3合法建築物水平增建違章建築,有占用防火間隔、防火巷、騎樓、開放空間及法定空地供特定營業使用。
以上等違建態樣,自是列入優先限期拆除對象,同法第3項則授權各地主管機關視轄區實際情形得劃分新及既存違章建築日期。高雄市新及既存違章建築劃分日期訂為2012年4月2日,並已公告自2017年1月1日生效實施。 工務局指出,「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處理違章建築執行要點」修正重點,將2012年4月1日含以前所建造﹝除認定影響公共安全的違建依規定執行拆除外﹞,在未影響公共安全者,則分別列入分類分期或拍照列管。另外,2012年4月2日以後建造之違建,除有1以非永久性建材設置於合法建築物外牆之無壁體雨遮,淨深一樓未超過120公分,二樓以上未超過90公分,且位於防火間隔巷者不得超過60公分,但路寬不足6米除外。2社區型集合式住宅基地內通路上所設置之管制設施,上方不得有頂蓋或橫樑,且須留設4米以上寬度供通行,但得立柱做為信箱使用,且上方得以非永久性材料設置頂蓋或橫樑,並以設置一處為限。以上2種態樣,僅以拍照列管外,其餘違建則依法拆除。 違章建築處理大隊強調,為使得法規執行上更貼近民意,在制訂「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處理違章建築執行要點」時,已將民眾基本生活需求納入考量。另外工務局更研擬了「高雄市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辦法」及「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提供給有增建需求的民眾另一種合法選擇途徑。該大隊並重申,法規制定時已予相當空間,所以,相對執行上將更加落實,提醒民眾切莫以身試法。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建案開工戶數約3.2萬戶,創近7年以來新低,顯見面對這波房市的不景氣,開發商仍持續去化手上的庫存餘屋,並未持續投入新案開發,避免增加公司經營與市場的供需壓力,若以熱門的推案區域來看,台中市成為最近半年開工數量最大區域,已超越房市交易量最大的新北市。
▲今年上半年建案開工戶數創近7年以來新低,僅約3.2萬戶。
2017年上半年住宅建物開工量為3.2萬戶,低於去年同期的3.6萬戶,而此波的高峰落在2014年,上半年建物開工數量就達到5.7萬戶,有了前幾波房地產的不景氣經驗,面對這波房市整理期,開發商也專注於去化餘屋回收資金。
▲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若從這幾年開工的數量分布來看,前幾年幾乎都是新北市大幅領先,由於新北市的市場交易活絡,加上過去幾年房價持續走升,開發商也樂於買地推案,不過從2014年房市從高檔反轉以來,建案動工數量一路下滑,反觀房價所得比相對較低的中南部,建物開工數量表現相對穩定,台中市今年上半年的開工數為6341戶,超越新北市的6158戶,若觀察過去年度的開工資料則可發現,從2009年到2016年的開工數量新北每年都超過台中市。
若以六都的表現來看,房價最高的台北市開工數量最少,僅有1553戶,平均一個月開工約290戶,平均每個行政區每月開工的新增數量僅約22戶,新增供給數量相當稀少,主要仍是缺乏大型可開發的基地,加上都更推動速度緩慢影響。
至於大台北以外的市場,就以台中市最有活力,建物的開工數量居全台之冠,曾敬德表示,房市在高檔時就有北部開發商南下買地推案,加上台中地區除了高端市場受景氣影響外,整體房市的表現相對穩定,區域內又不缺乏土地供給,因此開工量維持穩定。
曾敬德表示,從開工數量可發現,北部開發商進入景氣盤整的開發調整期,不過緊接而來2018年雨遮將不能登記,預料今年可能還是會出現一小波搶照潮,對於房市的影響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