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營建署表示,2017年度住宅補貼受理申請期間至8月31日止,想申請住宅補貼的民眾,請把握最後2週向戶籍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出申請。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截至2017年8月10日止,租金補貼申請戶數3萬1,486戶、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戶數2,753戶、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429戶詳表1。
內政部營建署提醒,目前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率僅2成多,有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需求的民眾,請踴躍申請。住宅補貼包含租金補貼、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及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等3種。利息補貼的內容與利率如表2。
此外,內政部營建署提醒,「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或「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皆可與財政部辦理的「800萬元青年安心成家購屋貸款」搭配使用,但僅限公股銀行,詳細規定民眾可洽財政部國庫署或公股銀行,也可以到財政部網站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專區」查詢。 住宅補貼申請書民眾可至內政部營建署網站首頁右側的「住宅補貼專區」下載,也可以就近到直轄市、縣市政府免費索取紙本的申請書及問與答。台中市政府及高雄市政府另外提供線上申請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 如想瞭解申請資格等相關規定,可至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首頁右側「住宅補貼專區」查詢,或撥打諮詢專線02-2192-0600,有專人接聽,服務時間自即日起至9月6日,週一至週五早上8時至下午6時;另該署亦提供語音專線:02-8771-2644供民眾瞭解應檢附文件。 此外,內政部營建署提醒,住宅補貼採評點制度,8月31日受理申請期間截止後,審查期間為2至4個月,直轄市、縣市政府會依評點基準表評分,按分數排序後,由高分者優先補貼,跟申請遞件時間無關。
地價稅11月開徵,財政部表示,符合地價稅特別稅率的納稅義務人,應於9月22日前提出申請,繳稅時才能享有優惠稅率。不過會計師提醒,無論何時移轉房產,買賣雙方都必須繳稅。
地價稅於每年11月開徵,課稅所屬期間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然而根據稅法規定,地價稅的繳納,是以納稅義務基準日(8月31日)當天土地登記簿上所記載的土地所有權人或典權人,為地價稅的納稅義務人。
安侯建業(KPMG)專業組織策略長張芷解釋說,在8月31日列名於土地登記簿上的土地所有權人,不論實際擁有土地時間的長短,就是當年全年度地價稅的納稅義務人,但這不代表8月31日後買房的人,就可以免除當年地價稅。
張芷指出,在房屋買賣實務上,買賣雙方會用持有期間找補,因此即便是9月1日後才買房子並移轉過戶的買家,仍無法免除當年度應繳的地價稅,「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建商不會幫你負擔應繳的稅」。
張芷舉例,買賣雙方協議在9月1日過戶,由於買受人持有不動產期間為4個月,則出售人會跟買受人要回當年度4/12的地價稅。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近3年桃竹房價變化,漲幅最大的區域竟然都在蛋白區,像是桃園龜山區漲幅達16.67%,新竹則是新豐漲幅最高,達19.4%;而跌幅最大的是大園,重挫25.95%,若從房價相對高點的2014年Q2與今年Q2相比,漲幅最大的前5名漲幅從4~19%不等,跌幅則都超過1成以上。
▲桃竹蛋白區房價近3年都比蛋黃區保值,下修幅度相對低。
《住展》企研室主任何世昌表示,這波房市修正以來,桃竹各區房價連動程度不高,且以往認為蛋黃區房價較硬,增值性高的印象也不復存在,漲幅較大的反而是蛋白區。從統計來看,近3年房價最強勢的是新竹新豐,近年但土地價格居高不下,透天總價飆高,建商轉攻低總價市場,約2年前開始,新豐市區與重劃區開始出現大樓、單層公寓等產品,雖總價比透天低,但單價卻比透天購貴,讓新豐房價大舉飆高。
▲
而跌勢最猛的大園區,2014年Q2每坪還有28.9萬元,今年Q2跌到每坪21.4萬元,跌幅逼近26%,何世昌分析,大園房價下殺主因是航空城計劃生變,導致青埔特區房價直直落,連帶使客運園區、舊市區遭拖累,雖青埔多數範圍位在中壢,但因中壢房市幅員較大,且市區、內壢房價相對穩定而稀釋跌幅。
若觀察今年以來桃竹房價走勢,統計的17個主要區域中有7個房價較上一季上漲、9個下跌、另一個持平。Q2漲幅最大的是桃園平鎮區,房價由上季每坪20.1萬元漲到每坪20.9萬元,但近1年平鎮房價還是下挫0.95%,這波走高因素,是鄰近中壢市區的路段推出大樓、透天價格拉高所致,而南勢重劃區和龍崗地區房價仍舊疲軟。
而第2季跌幅最大的是新竹湖口,房價較上季每坪16.8萬元,跌到每坪16.1萬元,湖口主要以透天為主,透天總價多超過千萬以上,對當地主力客層來說總價偏高,讓許多賣了1~2年的案子降價求售。
何世昌指出,雖然桃竹各區房價呈現跌多漲少格局,但下跌的區域已有明顯減少,代表下跌壓力已有變小跡象,代表桃竹似乎已經脫離房價急跌期,慢慢趨於穩定,未來要再大跌機率似已降低。
日前出現建商告代銷糾紛,桃園某建商2013年委託代銷公司銷售中壢總戶數170戶建案,疑似以紅單手法營造熱銷狀況,看似熱賣141戶最後實際只售出15戶,排擠真正購屋客,建商憤而指控涉嫌「刑法」背信罪,害房子賣不出去。房市專家表示,這種紅單手法在過去房市熱時相當常見,消費者要做的就是不要買這種吸引投資客炒作的房子,「這種房子不能買,恐怖死了!」
▲紅單銷售手法釀糾紛,建商、代銷公司對簿公堂。(圖/記者鄭淑婷攝)
據了解,該代銷讓購屋客只要5000元即可下定房屋,不想買可退費,營造141戶預約單銷售熱況,但最後實際上僅15戶成交,建商認為導致真正想購屋的民眾選擇房型變少而改買其他建案。房市專家Sway表示,紅單是過去預售市場慣用手法,尤以新竹最盛行,讓投資客搶先以紅單預定房屋,再轉賣給其他購屋人賺取價差,過去房市多頭時都有人願意接手,不過隨著房市反轉,現在搶了紅單之後沒有人要接燙手山芋,投資客嚐不到甜頭,自然全部退光光。
Sway指出,紅單的銷售手法,一般都是建商默許,若最後失敗建商也都只摸摸鼻子繼續賣,如再轉到仲介市場等,研判此案件應是有私下糾紛,不會因此案件發生而遏止市場上的紅單手法,會利用紅單炒作的建商依舊會做,自住客要做的就是不要買有這種炒作行為、有投資客介入的建案,否則下場都會很慘,萬一簽約率不足,紅單流落仲介市場、價格亂喊還賣不掉,建商只好收回建案並且改產品,比如坪數變小、公設變大(單價可以降低),或改名字再賣,施工品質也亂七八糟,「這種房子不能買,恐怖死了!」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馨也透露,由於目前實價登錄對於預售案多等到結案之後才登錄,因此真正的交易狀況很難掌握,建議購屋人最好多方打聽狀況,對於想撿便宜的自住客,某些餘屋量大的區域,購屋前倒是可以去在地房仲多探詢,有機會可以買到便宜的投資客斷頭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