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第77期重劃區是縣市合併後面積最大的重劃區,歷經2年工程期,2017年8月24日舉行通車典禮,高雄市長陳菊與民意代表、市民朋友共同參與活動,見證土地開發推動的成果,她說,土地開發過程遭遇部分困難,在各界支持協助下,才有現在的成果,未來公辦重劃所得利益將回饋市民共享,繁榮地方發展。 陳菊表示,鳳山區是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其中南成里鄰近前鎮區,位處八八快速道路下方。第77期重劃區在早期都市計畫屬貨物專用區非為農業區,取得當地地主過半同意後,透過市府地政局、都發局合作,在都市計畫中增列市地重劃開發方式,並通過內政部審查後,改以市地重劃來開發,解決該地區開發困境。 陳菊說,第77期重劃區總面積約34公頃,是縣市合併後開闢面積最大的重劃區,可提供建築用地約19.35公頃、公共設施用地約14.75公頃、包含學校、公園用地,並同時開闢16條,長約5,637公尺的道路,有助於南來北往的交通運輸,解決周邊道路壅塞問題。 第77期重劃區位於鳳山區南成里,東以保華路、西以和成路、北以鳳甲一街、南以家和八街為界。此外,該重劃區是第一個採用共同管道之開發區,包括電力管線、電信管線、交通號誌等纜線共同埋設,減少道路重複開挖、降低道路維護成本。 高雄市第77期重劃區,位於鳳山南成地區內,範圍東起保華路一、二路,西至和成路,北界為鳳甲一街,南界為家和八街,本開發區原高雄縣政府曾於2008年公告實施辦理區段徵收,因區內土地所有權人連署陳情反對,為考量地主權益保障,於同年廢止區段徵收公告,暫緩本區土地開發作業。 陳菊市長表示,高雄市、縣合併後市府訂定大高雄土地開發策略,擇定重要交通節點、配合重大公共建設、人口成長地區以及縫合縣市交界地區等勘選開發區原則,南成地區位處前鎮區與鳳山區交界附近,八八快速道路下方,且鳳山區人口逐年增加,已成為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非常適合辦理土地開發。又本地區四周皆已完成開發,只有本地區尚未開發,阻斷了五甲、中崙、牛寮與過埤仔等地區之連繫,影響區域發展甚鉅,實有積極尋求開發之必要,市府團隊為解決本地區開發困境,爰由都市發展局重新檢討都市計畫。
因本地區早期都市計畫屬於貨物專用區,非屬農業區,不受僅得以區段徵收開發之限制,故在徵得當地地主人數及面積過半同意,並且出具參與重劃同意書後,透過地政局、都發局合作,在都市計畫中增列市地重劃開發方式,於內政部都委會審查通過後,就改以市地重劃來開發,並由地政局於2013年7月公告重劃計畫書,賡續辦理市地重劃作業。 本重劃區總面積約34公頃,屬市縣合併後開闢面積最大之重劃區開發,可提供約19.35公頃之建築用地,約14.75公頃公共設施用地,包含國中、公園、停車場、兒童遊戲場等用地,並開闢16條寬8~30公尺,長約5,637公尺的道路,其中重劃區邊界之和成路、鳳南一路、紅毛港路、保華一、二路更一次拓寬為30公尺寬道路,對當地南來北往的交通提供了強大的運輸能量,也一併解決重劃區周邊道路節點的瓶頸問題。 地政局黃進雄局長也說明了,第77期市地重劃工程是第一個配合市府政策採用「共同管道」之土地開發區,「共同管道」可將電力管線、電信管線、監視線路及路燈號誌等管線共同施工埋設,建置完成,藉由共同管道基礎建設一次到位,減少道路重複開挖、埋管破壞路面情形,將可有效減少路面上人手孔數量,降低道路維護成本,提升路面使用品質與都市防災效能,逐步打造宜居新城市,另本開發區之人行道亦是第一個採用透水鋪面及透水混凝土設計之重劃區,大幅減少地表逕流,減輕路面排水負擔,打造本重劃區為「海綿城市」之新典範。
想了解都市更新的市民朋友們,您是不是還在苦惱搞不清楚都市更新權利變換是什麼呢?「都市更新系列講座」持續不間斷地為您解惑,第10場講座即將登場了,預計於2017年9月14日晚上7時在新店區馬公友誼公園文化劇場3樓演藝廳舉行,將邀請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江晨仰理事長擔任本次講座的講師,講題為「都市更新權利變換估價解析」,內容主要說明權利變換的意義,並 如何於都市更新運作,屆時將清楚解析都市更新估價相關內容。
本系列都市更新系列講座預計辦理20場,希望藉由法令觀念的宣導、實務經驗的交流來強化民眾都市更新觀念,系列課程內容包含都市更新操作過程,如土地、稅務、估價、信託融資、契約、訴訟、溝通協調、綠建築、防災、整建維護、建築等課程。 第10場講座已自即日起至9月14日開放報名,歡迎對都市更新有興趣的民眾報名 ,以免向隅,報名方式請上網下載表單網址:www.ntura.org.tw/1427270018-0.html向社團法人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報名。
對大多數業者而言,農曆七月初一鬼門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手上剩一堆大坪數房子!據住展雜誌統計,2017年已有璞真、國泰、大陸、潤泰、忠泰、長虹、文心、冠德與璞園等9家豪宅建商推出的建案有30坪以下小宅,未來還有元利、富邦會陸續加入,豪宅建商轉推小宅潮方興未艾。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目前房市買盤主要是首購族、其次是長線置產客,而他們現在要買的產品,大多是30坪以下、相對低總價的小宅,因此小宅單價高、銷售快,相比之下大坪數房型就乏人問津。由於豪宅已生無可戀,小宅成為市場需求主流,逼得業者不得不跟進這股潮流。 這一波北台灣豪宅建商大轉彎,逾半是上市櫃建商,如國建、大陸建、潤泰新、長虹、冠德、璞真等。其中,老牌的國泰建設2013年在新竹推出豪宅「Twin Park」後,迄今已將近4年沒在北台灣推新豪宅了,新案全走中、小坪數規劃。 大陸建位在松江南京站的都更案將投入小宅懷抱,最小坪數僅22坪,走精品小豪宅路線。潤泰新或許也感受到豪宅市場之困頓,2017年二件小宅案「京采」、「禮仁」,最小坪數都只有十幾坪,雙雙成為熱銷案。豪宅市場裡沒賺到的,都得趕緊從小宅補回來。 冠德建設預計下半年推出的「創新殿」、「天晴」,以及長虹與忠泰合建的「明日綻」,三個建案最小坪數均為28坪,應該想把握時下最受歡迎的2房房型。勤美集團旗下的璞真建設,也捨棄過去打響名號的豪宅產品,2017年二件新案「勤耕延吉」、「璞真作」都有小宅房型。
至於未上市建商方面,則有忠泰、文心和璞園;這三間也是北台灣頗有名氣的豪宅建商,每家都有響噹噹的豪宅代表作,但無奈時機歹歹,要活下去就不能忽略目前房市最夯的小宅,因此上述三家建商2017年開賣的新建案,均有小坪數一、二房型。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指出,豪宅建商尚且推小宅,一般建商更難抵擋這股潮流,坪數能不做大就不做大,若是原建照規劃大坪數但未動工,中途變更建照改作小宅也是大有人在。在房市未明顯復甦前,小宅風恐怕會一直吹下去;不只建商不敢蓋大坪數房子,就連跑單小姐也避之唯恐不及,成為房市修正期的特殊現象。
極端氣候讓大家開了眼界,台灣也真實上演了淹水災難片,為了避免天災損害財產,其實可以到產險公司買相關的保險,或是買居家綜合險,讓財產受到保護!
天災難防,如果預算許可,民眾可以考慮幫住宅購買更全面的天災保障:居家綜合保險。
以國泰產險的「住家保戶傘綜合保險」專案為例,考量到一般房屋及動產可能發生的風險,除了可承保地震、颱洪造成的輕微損失外,並擴大動產的承保範圍,納入原本除外不保的珠寶、首飾等貴重物品,並涵括送修地點、工作地點及租賃地點的風險保障等。
另外,還保障個人因意外事故導致第三人損害賠償責任,以及提供住戶意外事故保障的住戶傷害險。
以額外選擇投保動產保額100萬元為例,一天只要增加不到8元,即可填補住宅保險規劃的缺口,享有完整的全方面保障。
除了國泰產險,目前各家產險販售的居家綜合險或是住宅綜合險商品的內容相當多樣化。以華南住宅綜合保險專案為例,承保範圍包含有:財物損害保險、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訪客及第三人責任保險、住宅玻璃保險、輕損地震附加條款、災害費用補償附加條款,保障更為多元,適合對自有財產較具有風險意識的民眾。